6月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、国家疾控局综合司,印发了《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主动投身健康教育,提升健康科普的专业性、创造性,并提出各地要加强科普激励政策(中国政府网,2024)。
此次《方案》的发布,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变,提升中国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及健康素养水平,教育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。并提出了在三年行动期间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预计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,同时也将持续提升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。
近年来,我国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,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,取得明显成效。监测显示,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,2023年达到29.70%。
为了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,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科普能力,《方案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措施。
健康科普范围:国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围绕婴幼儿、儿童青少年、老年人、孕产妇及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行科普创作。在选题上聚焦近视防控、心理健康、合理膳食、科学运动、传染病防控、饮食减盐、减油、减糖、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骨骼健康等重点内容。
健康科普形式:针对这些重要且热点的问题,医疗卫生人员应持续进行科普宣传,通过反复强调和持续讲解,进一步加深公众对这些健康问题的理解和认识。同时,在科普创作过程中,需要注重创新,从理念、视角到模式都要有所突破,确保发布的健康科普作品既科学权威又通俗易懂,便于公众接受和理解。
比如可以采用:漫画、短视频、文创产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健康科普,使科普内容更加生动、有趣,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。
为了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,《方案》鼓励中医药系统各单位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中医药科普专栏,持续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内容。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,还能有效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。
举办科普作品征集大赛:为了激发医疗卫生人员的创作热情,提高作品质量,《方案》提出了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的倡议。通过这一平台,可以鼓励更多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创作出科学性、政策性、传播性兼具的健康科普作品。同时,全国各省份也需要积极响应,组织当地的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比赛,为优秀作品的涌现提供有力支持。
在进行医疗科普时,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,避免过度营销和转化陷阱:
高标准把控内容质量。对医疗科普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层层把关。专业审核团队应由中、西医临床医生和医学专业人员组成,从科学性、普适性、客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。
严格遵守伦理规范。避免使用夸大病情或虚假宣传的手段来吸引眼球或增加点击率。一些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夸大病情来骗取点赞和精准营销,这种行为不仅误导公众,还会损害医疗科普的声誉。
明确区分广告与科普。在内容中明确标注广告信息,避免将广告内容伪装成科普内容。平台和监管部门应严格打击利用科普外衣进行虚假广告的行为,以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提高公众辨识能力。教育公众如何快速识别伪科普内容。例如,注意用词是否严谨,专业医师的表述极少使用绝对性的词语,因为人体是独特的,不存在绝对的治疗方案。
警惕灰色话题。避免涉及玄学和健康、求孕祈福等灰色话题,这些内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,容易误导公众。
丰富高质量内容。增加关于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健康科普内容,提供更多有助于公众健康管理的信息,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效果或商业利益。
医疗科普短视频必须严守科学底线,避免为了赚取流量而牺牲内容的质量。同时,医疗机构应通过优质的健康科普产品供给,加大优质健康科普内容的推广力度。